2013-03-27 01:40:2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曾劍
每經記者 曾劍
3月25日,《每日經濟新聞》獨家報道了《中國寶安再陷“信披門”:中山證券20%股權不翼而飛》。26日,中國寶安(000009,收盤價10.79元)發(fā)布澄清公告,否認持有中山證券20%的股權,但有投資者認為,其多年來定期報告體現(xiàn)出信披滯后,且本次公告中不少地方仍含糊其辭,有誤導投資者之嫌。
中山證券:寶安投資已與欠債抵消
3月25日,《每日經濟新聞》就中國寶安所持中山證券20%股權涉嫌信披違規(guī)一事進行了報道。
在本周一停牌一天后,昨日中國寶安發(fā)布了澄清公告。公告稱,“1995年,本公司原全資子公司深圳市安信財務顧問有限公司投資中山證券600萬元。由于中山證券在收到該投資款后并未辦理工商登記,本公司并未真正享有中山證券的權益。”
就上述說法,記者采訪了中山證券總裁助理、辦公室主任楊睿華,她表示,“原來中山證券隸屬中山市人行,以前券商任何動作都需要人行來批準,并不是說中山證券同意就行。當時人行沒有批準 (中國寶安的投資),所以沒有做工商變更”,“后面又從我們公司借了一筆錢給它,就變成一筆債權債務,就相互抵消。”對于什么時間將這筆債務了結,她表示早在1990年代已解決。
“若早已了結且寶安明知無法成功入股中山證券,為何持有中山證券20%股權一事還會出現(xiàn)在2001年中報里?又為什么要在2005年才將該項投資全額計提減值準備?”一位長期持有中國寶安股份的投資者陳先生認為,寶安的澄清公告依舊含糊不清。
為錦龍股份收購中山證券提供法律意見的律師楊閏昨日向記者表示,“跟我們拿到的股份無關,就中山證券層面這筆款項(600萬)也已經解決了,這是寶安信披問題。”
投資者:未獲批哪來分紅問題
上述投資者同時表示,“既然入股都完全沒有批準,為何澄清公告中還指出‘同時基于當時中山證券經營規(guī)模和經營效益的考慮,且公司多年未獲得投資分紅的實際情況,本公司決定對該項投資進行處理’?”
在澄清公告中,中國寶安表示,“1996年,本公司將持有中山證券的原子公司安信財務顧問公司進行停業(yè)整頓,不再計入本公司合并報表范圍內,其全部資產與負債轉移到本公司(包括對中山證券的投資)。目前安信財務顧問公司仍在停業(yè)之中。將該投資金額與中山證券對本公司所屬子公司的債權相互抵頂,并于2005年將該項投資全額計提減值準備。”
對于中山證券20%的股權為何一直在報表中,中國寶安表示,“本公司自2000年至今未對重大壞賬資產進行核銷。因該項資產核銷尚未完成公司董事局會議專門決議的程序,故公司定期報告‘成本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項目中一直保留。
《每日經濟新聞》查詢了中國寶安2011年年報,在“成本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中,除持有中山證券20%的股權外,投資超過40家企業(yè),涉及各地各行業(yè),比如持有長白法人股、西單內部職工股、吉林東北亞鐵等,而在長期投資減值準備一欄下,也有超過18家公司。
那么投資者不禁要問,上述資產最終命運是否會跟中山證券一樣,僅僅是報表上的“過客”?同時,如果中國寶安不是在媒體質疑后才發(fā)澄清公告,中山證券是否將長期“活”在公司報表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