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0-04 19:00:13
人流來了又去、去了又來,但對于淄博來說,當外界的審視與討論已成常態(tài),答案或許已不再那么重要。
每經記者|彭斐 每經編輯|劉艷美
編者按:
今年國慶中秋假期,傳統(tǒng)旅游目的地人氣依舊,越來越多的寶藏小城成為出行新寵,文旅市場復蘇仍在持續(xù)。
近年來,在文旅消費熱潮中,借助社交媒體和流量經濟,網紅城市層出不窮,一批中小城市也在流量紅利中被“重新發(fā)現”。
在流量沖刷下,“潑天流量”如何改變和重塑了曾經默默無聞的中小城市?潮水退去后,這些城市是回歸沉寂,還是找到了新的發(fā)展方向?從“網紅”到“長紅”的路徑與挑戰(zhàn)是什么?
城市的故事生生不息,一切紅利都源于發(fā)展的決心。近日,我們重訪過去幾年中成功出圈的現象級網紅城市,聚焦“后網紅時代”城市的生長軌跡,以期揭示流量經濟賦能城市發(fā)展的真相,探尋城市韌性生長的法則。
淄博八大局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彭斐 攝
2023年初,北方小城淄博,憑借一爐煙火氣十足的燒烤,意外站上流量頂峰,成為現象級“網紅城市”。
而過去兩年中,“淄博是不是涼了”儼然成了一個周期性問題。它在此起彼伏的網紅城市熱潮中似乎已被遺忘,但又時不時被拿來比較,成為衡量“網紅生命力”的隱形標尺。
10月3日,時值國慶假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重訪淄博。十月的北方秋意已濃,連日的陰雨天氣給空氣覆上了一層涼意。但這股涼意,似乎并未完全澆熄人們“進淄趕烤”的熱情余溫。
在曾經的“5A級景區(qū)”八大局便民市場,已經賣了三年炒鍋餅的攤主老霍,面對“今年國慶人流是否減少”的問題,他臉上的笑容和手里的活計一樣實在:“差不多!你看這不還都排著隊嘛!”
人流來了又去、去了又來,但對于淄博來說,當外界的審視與討論已成常態(tài),答案或許已不再那么重要。
在2025年淄博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曾讓它火遍全國的“燒烤”二字已難覓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新質生產力”“制造業(yè)轉型升級”等一系列“硬核”詞匯。
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多位淄博市政府層面人士表示,這并非一次遺忘,而是一場深思熟慮的戰(zhàn)略轉向。
夜幕初垂,淄博“初代網紅店”牧羊村燒烤淺海店門前已是車水馬龍。一旁的馬路上,蘇N、浙B、冀A、京K……來自天南海北的牌照依次排開,剛停好車的“津A”車主李楠(化名)探頭望了望店內攢動的人頭,略帶懊悔地對同伴說:“看來要排隊了,不知道今晚幾點能吃上。”
淄博網紅燒烤店依舊人頭攢動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彭斐 攝
牧羊村燒烤店旁,啤酒攤主依舊忙碌,她已經連續(xù)三年享受著“淄博燒烤”帶來的紅利。
“昨天(10月2日)我們忙到凌晨兩點半才收攤,今天下午五點就開始排隊了。” 對她而言,如今的客流雖不及巔峰期那般“瘋狂”,卻已成為一種穩(wěn)定而可持續(xù)的生意。
時間撥回2023年初春,社會消費熱情集中釋放,淄博成了那個被“潑天富貴”選中的幸運兒,“進淄趕烤”迅速席卷全國。在此之前,淄博并非旅游名城,它的標簽是“老工業(yè)基地”,主導產業(yè)是化工、機電、醫(yī)藥等,經濟總量在山東省內長期處于中游,是一個不溫不火的“中等生”。
面對突如其來的流量,淄博的反應速度和應對能力,至今仍被視為現象級城市治理的范本。回顧那段歷程,淄博市商務局有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燒烤能火,不只因為味道,更關鍵的是背后的政府服務和城市誠意。”
爆火初期,淄博市商務局迅速成立燒烤專班,為保障海月龍宮燒烤節(jié)等活動,僅用7天時間就為燒烤節(jié)活動建好場地、完善配套;當地發(fā)改委聯合市場監(jiān)管局火速下文,嚴控酒店價格,規(guī)定漲幅超過正常范圍50%即予以處罰,避免出現宰客現象。
這種“保姆式”的服務,讓“服務型政府”成為淄博最亮眼的標簽之一,甚至被外界總結為一套“出圈公式”:地方特色意外走紅 + 政府高效改善營商環(huán)境 + 游客好評引爆輿論 + 官方民間合力承接流量 + 城市美譽度螺旋式上升。
網紅效應直接拉動了消費。2023年,淄博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6%,分別高出全省、全國0.9和2.4個百分點,其中限上住宿業(yè)、餐飲業(yè)營業(yè)額同比分別增長了驚人的28.1%和25.8%。
熱度之下,淄博也曾希望乘勢而上。在202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持續(xù)放大流量效應”,并策劃舉辦音樂節(jié)、燒烤節(jié)、啤酒節(jié)等節(jié)會活動。不過,到了2025年,報告中已難尋“流量”“燒烤”等字眼,通篇聚焦于“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制造業(yè)轉型升級”等更為宏大和長遠的議題。
“網紅經濟具有雙刃劍效應,既不能低估也不能高估。”山東財經大學中國經濟研究院教授董彥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政府需要善用網紅效應,同時避免過度追捧導致泡沫破裂。”在他看來,淄博的決策者正是清醒地認識到了這一點,才主動進行這場“戰(zhàn)略調整”,引導公眾和市場將目光從一頓燒烤,轉向城市的未來。
“淄博火得一塌糊涂的時候,怕人太多沒敢去,尋思這股風過了再去,但去了發(fā)現人還是好多!”兩年多過去,淄博的人氣還是讓小桔(化名)感到意外。
趁著國慶假期,小桔和朋友專門從北京到淄博游玩。在紅葉柿巖旅游區(qū),雖然下著小雨,玻璃水滑道、超級競速飛車等熱門項目前依然排起長龍,充滿民族風情的歌舞演藝與互動體驗將節(jié)日氛圍拉滿。
圖片來源:“紅葉柿巖旅游區(qū)”官方微信號
國慶中秋假期,淄博的熱門打卡地早已被人潮“攻陷”:海岱樓鐘書閣的燈光秀,持續(xù)點燃現場觀眾的激情;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開啟“人從眾”模式,假期前三天接待游客近10萬人次;顏神古鎮(zhèn)重現傳統(tǒng)“開窯儀式”,玻璃技藝展示令游客大呼驚艷……
如今,淄博正努力撕掉單一的“燒烤”標簽,將流量引導至更廣闊的文旅版圖。
淄博市文旅局有關人士坦言:“早在爆紅之時,我們就對流量退卻有了擔憂和思考,如何將流量轉化,并向另外的維度擴散,也成為政府部門著重思考的方向。”
一個關鍵的機構變化,精準反映了政府思路的轉變。淄博市商務局人士介紹,爆火的第一年,淄博由商務局牽頭成立“燒烤專班”;但到第二年,這個專班就轉由文旅部門牽頭,升級為“淄博市文旅高質量發(fā)展分線指揮部” 。在多位當地政府部門人士看來,這個變化,反映了當地重心已從單純應對“燒烤熱”,轉移到推動整座城市的文旅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上來。
正如董彥嶺所言,當“淄博燒烤”已成為一個常態(tài)化旅游項目,政府就不必再過度強調,而應更注重城市品牌的多元化和持續(xù)性打造。淄博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理應讓游客看到燒烤之外更豐富的內涵。
2024年8月,淄博出臺《關于促進文旅深度融合推動旅游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行動方案》,目標直指“旅游強市”,并提出到2026年,全市接待國內外游客達650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640億元以上。在燒烤熱度最盛的2023年,淄博就已在聚力提升文旅品質,新創(chuàng)建了2家4A級旅游景區(qū)。
成效是顯著的。在外界普遍認為淄博“燒烤熱”已降溫的2024年,淄博重點景區(qū)的游客接待數量和營業(yè)收入,同比分別增長了12%和121.3%。
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淄博市文旅局人士認為,“這個看似‘反直覺’的數據恰恰證明,淄博已初步成功地將因燒烤而來的短期客流,轉化為對城市深度游的持久興趣,實現了從‘網紅’到‘長紅’的關鍵一步。”
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曾經的“燒烤”核心地標——八大局市場的蝶變。今年“五一”前夕,由廢棄辦公樓改造的文商旅綜合體“這有局兒”拔地而起,集合了特色餐飲、非遺體驗等多種業(yè)態(tài),迅速成為淄博新的夜游“頂流IP”,實現了從“煙火氣”到“文化味”的升華。
淄博“這有局兒”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彭斐 攝
“城市形象的塑造需要多方面的文化積淀和長期努力,而非短期的‘人造’風口。”在董彥嶺看來,對城市而言,加強城市品牌建設是一項需要持續(xù)投入的長期任務。
淄博的雄心,還不止于文旅產業(yè)。
在多位淄博當地政府人士看來,淄博已經完成了從被動迎接流量,到主動引導流量服務于城市長遠發(fā)展的戰(zhàn)略切換,冷靜地將城市的未來押注在更為堅實的產業(yè)引擎之上。
淄博海岱樓鐘書閣夜景 圖片來源:VCG111578308539
一個典型例子是,淄博敏銳地抓住燒烤熱帶來的食品產業(yè)機遇,利用自身在食品加工和物流領域的既有優(yōu)勢,聚力打造“中國北方預制食品產業(yè)發(fā)展高地”,力圖將“淄博味道”從街頭巷尾延伸至工業(yè)化生產線,塑成千億級產業(yè)集群。
作為一座工業(yè)底蘊深厚的城市,淄博還在努力“喚醒”傳統(tǒng)產業(yè)。10月2日,正在淄博舉行的2025中國(淄博)國際陶瓷琉璃博覽會現場人流如織,一件件精美的陶瓷、琉璃作品令人目不暇接,吸引大批市民駐足觀賞、前來淘貨。
如今,淄博積極推動“工業(yè)遺產+現代文創(chuàng)”,將老廠房改造為創(chuàng)意園區(qū),讓陶瓷、琉璃、絲綢等老手藝對接新消費,持續(xù)擦亮“山東手造·齊品淄博”的品牌。
新興產業(yè)也在加速崛起。錨定新材料、智能裝備、新醫(yī)藥、電子信息“四強”產業(yè),淄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轉型成效逐漸顯現。
2021年至2024年,淄博“四強”產業(yè)增加值占全市規(guī)上工業(yè)比重從48.9%提升至59.8%,短短幾年間提升超10個百分點,勾勒出一條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升級的陡峭曲線。
此外,在氫能及儲能、機器人、無人機、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yè)新賽道上,淄博也已前瞻布局,2025年計劃將氫能、儲能產業(yè)規(guī)模突破300億元。
前所未有的城市曝光度,也為淄博“招才引智”帶來了歷史性機遇。
當地政府順勢而為,先后出臺“加強青年人才來淄留淄16條措施”等新政,穩(wěn)步推進“五年二十萬大學生來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計劃”。過去兩年,淄博每年都成功吸引超四萬名高校畢業(yè)生,人才的涌入為這座老工業(yè)城市的轉型注入了最寶貴的智力資源和創(chuàng)新活力。
就在9月27日至28日,“淄博-高校人才直通車”省外秋季首發(fā)甘肅蘭州,開抵蘭州大學、蘭州理工大學攬才,拉開淄博秋季省外入校招聘的序幕。
“淄博能利用好一波流量并保持熱度,其核心經驗在于它所展現出的真誠和善待年輕人的態(tài)度,這是其他城市可以借鑒的。” 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董彥嶺強調,政府在網紅現象中的實時跟進和正面引導至關重要,淄博在這方面做得較好,值得其他城市學習。
如今,淄博已為自己定下清晰的“3510”城市發(fā)展目標:以2022年為起點,用5年左右時間,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塑成優(yōu)勢,地區(qū)生產總值突破7000億元,規(guī)上工業(yè)總產值邁過萬億大關;用10年左右時間,早日躋身GDP“萬億俱樂部”。
支撐這一目標的,不只是節(jié)假日涌入的游客,更是以魯油魯煉等百億級項目為代表的重大投資,以“四強”產業(yè)為骨架的現代化產業(yè)體系,以及以超過1800家高新技術企業(yè)為基礎的創(chuàng)新生態(tài)。這也是淄博工業(yè)立城、制造強市的不變底色與堅定決心。
城市轉型是一場需要定力與耐心的持久戰(zhàn)。淄博的清醒在于,它從未將城市的未來寄托于一場流量的狂歡。
結合多日的走訪,以及與政府部門的對話,可以深刻感受到,淄博的成功轉型,至少可以總結出三點關鍵啟示。
其一是保持戰(zhàn)略定力。在流量的巨大沖擊下,淄博始終沒有偏離其既定的產業(yè)升級航道,而是將流量作為服務于核心戰(zhàn)略的催化劑和加速器。
其二是善于“借勢升級”。淄博沒有停留在對網紅現象的淺層復制和消耗,而是借機全面提升城市治理、公共服務、文旅品質和品牌內涵,將流量紅利沉淀為永久性的城市資產。
其三是勇于“主動轉型”。在流量高峰期就已開始謀劃“后流量時代”的產業(yè)布局,果斷地將發(fā)展重心從消費端引向產業(yè)端,展現了非凡的遠見和魄力。
如區(qū)域經濟研究學者魏濤所言,“淄博不會因一場網紅運動改變城市發(fā)展的重心”。在他看來,打造網紅城市不是目的,而是激活地方經濟活力、展示城市新貌的一個階段性手段。
淄博的故事證明,一個城市的真正魅力,最終源于其扎實的產業(yè)基礎、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持續(xù)的創(chuàng)新能力。
燒烤的煙火氣曾為淄博打開一扇面向世界的窗,而透過這扇窗,世界看到了一個更加真實和充滿潛力的淄博。
這,或許才是淄博在這場流量大潮中,獲得的最寶貴財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