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19 16:13:38
每經評論員 杜宇
日前,一則關于愛普股份(603020.SH,股價7.38元,市值28.28億元)被上海證監(jiān)局出具警示函的消息引起了市場的關注。同時,《警示函》對公司時任董事長、總經理魏中浩,時任財務總監(jiān)馮林霞,時任董事會秘書王瑋華,均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jiān)督管理措施。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4月18日晚間,愛普股份發(fā)布公告稱,經查,愛普股份控股子公司盟澤商貿的偷逃稅款行為導致2018年至2021年年報披露的財務數(shù)據(jù)不準確,上海證監(jiān)局認為,愛普股份未能有效管理并控制控股子公司,確保其依法合規(guī)經營,影響投資者知情權。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為什么這樣的行為會被上海證監(jiān)局認定為影響投資者知情權,而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jiān)督管理措施。
首先,愛普股份是應該知道盟澤商貿存在偷稅行為的。作為控股子公司,盟澤商貿的生產經營情況、財務狀況都應該受到愛普股份的關注和監(jiān)督。根據(jù)《會計法》的規(guī)定,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應當保證財務報告的真實、準確、完整。因此,愛普股份不可能不知道盟澤商貿存在偷稅行為。
其次,愛普股份是應該及時披露盟澤商貿偷稅行為的。根據(jù)《證券法》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上市公司應當及時、準確、完整地披露重大事項,如對其財務狀況、經營業(yè)績等產生或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事項。而盟澤商貿偷稅行為顯然屬于重大事項,影響了愛普股份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yè)績,因此愛普股份有義務及時披露這一信息。
然而,愛普股份做了什么呢?它居然將偷逃稅款根據(jù)各年偷逃情況調整以前年度損益,并因偷逃稅款對未來現(xiàn)金流的影響調整以前年度商譽減值損失。而且,它還未在公告中提示對以前年度利潤的影響,相關信息披露不準確。
這種行為不僅破壞了市場公平,也傷害了投資者的知情權。投資者根據(jù)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來做投資決策,而如果這些報告不真實、不準確、不完整,那么他們就無法了解上市公司的真實狀況和未來前景,也就無法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而上市公司作為信息披露義務主體,應該為投資者提供真實、準確、完整的信息,而不是故意歪曲、隱瞞、欺瞞。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不是“隨心所欲”,而是“以真誠為本”。只有在真誠的基礎上,才能獲得市場的信任和投資者的支持。而那些故意謊報、漏報、誤報的公司,也應該受到法律的懲罰。上海證監(jiān)局對愛普股份及其相關責任人出具警示函的監(jiān)管措施,就是在維護市場秩序和保護投資者利益。希望愛普股份及其相關責任人能夠引以為戒,改正錯誤,不斷提升內控水平和信息披露質量,為公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健康成長做出應有的貢獻。
愛普股份應該知道,“事實勝于雄辯”,“誠信立業(yè)”才能“久盛不衰”。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