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1-08 21:02:25
每經記者 涂穎浩 每經編輯 廖丹
網絡個人大病救助幫助了很多因貧困而無法得到救治的人,但另一方面,因監(jiān)管疏漏,發(fā)生的詐捐事件也一直層出不窮。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11月6日,全國首例因網絡個人大病求助引發(fā)的糾紛在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法院一審宣判。法院認定,籌款發(fā)起人莫先生隱瞞名下財產和其他社會救助,違反約定用途將籌集款項挪作他用,構成違約,一審判令莫先生全額返還籌款15.3萬余元并支付相應利息。
對于詐捐事件,水滴籌平臺相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平臺已建立行業(yè)‘失信籌款人’黑名單制度,抵制不誠信行為。”上述人士還稱,水滴籌在今年3月聯手全國公安啟動的“清流計劃”中,一旦證實求助人存在虛假、偽造等行為,水滴籌即協同有權機關采取法律手段嚴厲打擊。截至目前,聯合新疆、吉林、福建、云南等多地公安,已經嚴厲懲治了涉嫌刑事犯罪的5名不誠信籌款人。
據介紹,莫先生與許女士的兒子出生后,身患一種名為威斯科特—奧爾德里奇綜合征的重病。2018年4月,莫先生想到了利用“水滴籌”進行網絡籌款,并最終籌得15.3萬余元。
據悉,莫先生之子去世后,許女士向水滴籌公司舉報稱,水滴籌的錢基本沒用。2018年9月,水滴籌公司向北京朝陽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莫先生全額返還籌集款,并按照同期銀行貸款利率支付利息。
法院經審理查明,莫先生為給孩子治病,先后總計產生醫(yī)療費35.5萬余元,其中醫(yī)保報銷后個人支付部分為17.7萬余元。除“水滴籌”籌得的款項外,莫先生通過其他社會救助渠道,還實際獲得救助款5.8萬余元,且其中兩項救助款均發(fā)生在“水滴籌”籌款前,但莫先生在籌款時并未披露相關情況。莫先生在通過網絡申請救助時隱瞞了其名下車輛等財產信息,亦未提供妻子許女士名下財產信息。
為此,法院認定盡管莫先生之子的病情及治療情況基本真實,發(fā)起籌款時也確有求助意愿和客觀必要,但是其在求助時隱瞞家庭財產信息、社會救助情況,信息準確性、全面性、及時性存在問題。
朝陽法院經審理認為,莫先生隱瞞家庭財產信息、社會救助情況構成一般事實失實,莫先生違反約定用途使用籌集款的行為屬于將籌集款挪作他用,上述行為構成違約。根據《水滴籌個人求助信息發(fā)布條款》,在發(fā)起人有虛假、偽造和隱瞞行為、求助人獲得資助款后放棄治療或存在挪用、盜用、騙用等行為時,水滴籌平臺有權要求發(fā)起人返還籌集款項。
近年來,以水滴籌為代表的網絡個人大病求助平臺頻頻曝出“詐捐門”。如女子詐捐得錢后炫富,德云社演員吳鶴臣有車有房也募捐,值得關注的是,上述案件產生糾紛還緣起莫先生家人的舉報。
對于上述案件,水滴籌相關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莫先生的籌款發(fā)生在2018年年初,迄今已有近兩年時間。事實上,平臺從成立以來,一直積極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持續(xù)完善平臺規(guī)則和操作流程,迭代升級風控機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水滴籌平臺官網顯示,已為患者籌到200多億救命錢。為什么選擇水滴籌?其官方表述為籌款簡單,如實填寫求助信息,即可發(fā)起籌款;最高能籌50萬;還有籌款老師1對1解答所有籌款問題。
對于籌款流程如此便捷的背后存在的隱患,上述水滴籌相關人士表示:“水滴籌通過證明材料審核、第三方數據校驗、醫(yī)院實地探訪等核實方式,構建了內外部聯合、線上線下協同的層層審核機制。截至目前,水滴籌已合作數千家醫(yī)院。在求助發(fā)起、傳播、提現等整個過程中,水滴籌借助社交網絡傳播驗證、大數據監(jiān)控、輿情反饋等技術和手段對求助信息進行全流程的動態(tài)監(jiān)控。”
該人士還稱,在資金管理方面,平臺為保障平臺所有籌款資金的運轉安全,已與第三方銀行達成合作,將對籌款資金進行共同管理,籌款資金直接進入銀行主體的專管戶,與平臺自有資金隔離,實行專門管理、專門使用。在籌款項目通過審核及公示無誤后,平臺也會優(yōu)先打款給醫(yī)療機構、慈善組織等,用于患者治療。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很多捐助者出于對此類公益平臺的信任,愿意伸出援手,但寬松監(jiān)管必然將在長期損害公眾利益,挑戰(zhàn)自身的商業(yè)模式。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