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虎综合网,老子影院午夜伦不卡国语,色花影院,五月婷婷丁香六月,成人激情视频网,动漫av网站免费观看,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一级在线

每日經濟新聞
輪播

每經網首頁 > 輪播 > 正文

全球車市“跌跌不休”!車企紛紛上演“求生劇”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06 15:27:52

每經記者|李星 實習生李佳露    每經編輯|張北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進入2019年,全球車市在低迷中困苦掙扎。裁員、減產、關閉工廠……屢見不鮮。

德國汽車工業(yè)聯合會(VDA)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包括中國、美國、歐洲、日本和印度在內的全球主要車市銷量均呈現下滑趨勢。咨詢機構IHS Markit更是下調了今年的全球汽車市場銷量預期,預計極有可能同比下滑2%。

全球車市陷入“跌跌不休”的下滑通道,與跨境貿易摩擦,美國汽車關稅政策、歐洲日趨嚴格的新排放標準等因素密不可分。在此背景下,眾多車企今年上半年也陷入到業(yè)績不佳的苦惱中。

“寒冬”席卷全球車市

中國車市的低迷還未緩解,印度車市也正經歷危機。印度汽車商協(xié)會(SIAM)數據顯示,今年7月印度汽車銷量約為182.5萬輛,較去年同期下滑18.7%,出現18年來最大跌幅。

車市不景氣,車企裁員頻繁被提上日程。根據SIAM統(tǒng)計數據,包括印度汽車制造商、零部件供應商等汽車領域裁員人數已經達到約33萬人。

印度車市大裁員只是全球車市寒冬的冰山一角,美國車市同樣“不好過”。為了削減成本以應對經濟衰退,今年7月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計劃與福特、通用等汽車巨頭開啟勞資談判。

去年11月,通用汽車首席執(zhí)行官兼董事長瑪麗·博拉宣布對北美業(yè)務進行大規(guī)模裁員減產重組,預估將影響北美大約1.4萬個工作崗位。

早已緊張的美國汽車制造商不僅要通過裁員來減少支出,還要想辦法提振銷量。以福特汽車為例,今年二季度總營收為388.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凈利潤大跌86%,降至1.48億美元。基于此,福特推出“330”計劃,即未來3年內,福特和林肯品牌將在虧損較為嚴重的中國市場推出總計30款專供車型。

歐洲車市也不容樂觀。歐洲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ACEA)數據顯示,今年1-6月,歐盟27國以及挪威、瑞士、冰島的汽車總銷量為842.6萬輛,同比下滑3.1%。有咨詢機構預測,歐洲車市下半年將會很艱難,未來幾個月會很難看到積極信號出現。

以大眾集團為例,今年前6個月大眾汽車品牌全球累計交付新車536.5萬輛,同比下滑2.8%。中國作為大眾集團全球最大單一市場,同期銷量為191.4輛,同比下滑3.9%,超過整體下滑幅度。不過,大眾上半年營業(yè)利潤還是實現了同比10.3%的增長。大眾集團表示這是因為今年應付的柴油排放罰款較去年有所減少以及大眾SUV車型的暢銷。

即使經常“風景獨好”的日本車市也沒有逃出車市寒冬的魔爪。被前CEO戈恩拖累的日產汽車持續(xù)動蕩。財報顯示,今年4-6月,日產汽車的營收為2.37萬億日元,同比下降12.7%,凈利潤也暴跌94.5%至64億日元。據報道,日產汽車將預計裁員1.2萬人,裁員集中在產能不足、生產小型汽車和生產Datsun的海外工廠,主要對象是工廠工人。

同為日本三大車企之一的本田汽車,今年4-6月的營收也出現0.7%的微跌,凈利潤則同比下跌29.5%至1723億日元。

車企“變通”求生

車市不景氣,車企也有了緊迫感。“窮則變,變則通”,為了適應需求變化,通用和福特宣布近兩年更專注于SUV和輕型卡車的生產。今年5月,本田也計劃到2025年將其全球生產成本削減10%,以節(jié)省資金來進行新技術研發(fā),并決定削減衍生車型數量,著重發(fā)展全球暢銷車型。

除了減少研發(fā)費用這條最直接的路徑,更多車企選擇押寶電動智能。如,寶馬集團宣布將在2023年前實現25款新能源車型的布局,比原計劃提前兩年,其中超過一半將是純電動車,并預計從現在到2025年,寶馬電動車銷量將保持平均每年30%左右速度增長。戴姆勒也計劃,到2030年旗下電動汽車(含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銷量將占集團總銷量的一半以上。

“寒冬”之下,抱團取暖也不失為一種選擇。今年7月,福特汽車與大眾集團宣布,雙方合作將會拓展至電動汽車領域,同時加強與Argo AI的合作,將自動駕駛汽車技術共同引入美國和歐洲市場。戴姆勒也在今年宣布北汽將持有其5%股份,交叉持股完成后,雙方將會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開展合作,建立圍繞電池的聯合實驗室。

就連ABB(奧迪、寶馬、奔馳)也在此關頭握手言歡。據德國《商業(yè)周刊》報道,奧迪或將加入寶馬和奔馳組成的自動駕駛聯盟,三者將聯手開發(fā)自動駕駛汽車,以減少研發(fā)成本來順利渡過漫長研發(fā)周期和回報期。

目前這場車市寒冬何時結束尚還未知,面對低迷車市和“新四化”變革,車企如何自我調整、渡過難關,考驗著車企高管們的智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