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2017-03-23 08:34:01
陳超認為,震驚背后代表了一種社會現象,而且不止于UC平臺,可能每個內容平臺都有類似的“標題黨”導向,這是內容生產側的反應。
新浪科技 李根
阿里UC今日正式推出“UC名家”專欄,旨在通過優(yōu)質專欄內容打造頭部內容,并進一步服務于整個生態(tài)內容建設。
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UC總經理陳超在會后接受了采訪,并就當前UC戰(zhàn)略、內容分發(fā)和內容變現等方面發(fā)表了看法。
UC如何看“震驚”現象
2017年以來,UC方面最受關注的話題莫過于“震驚”為代表的標題現象,陳超向新浪科技回答了對該現象的看法。
陳超認為,震驚背后代表了一種社會現象,而且不止于UC平臺,可能每個內容平臺都有類似的“標題黨”導向,這是內容生產側的反應。
不過陳超認為這種現象必然不會成為主流,還表示 UC方面正在嘗試通過平臺治理的方式去改變,“這是一個貓捉老鼠的游戲。”
他進一步解釋稱,“震驚”還正在成為一種亞文化,不局限于UC,而且UC的態(tài)度非常明確,一定嚴肅治理。
具體治理方面,陳超認為主要會圍繞內容生產側展開,比如通過信用分值的方式,去教育創(chuàng)作者,杜絕類似文章的生產。
UC內容分發(fā)三階段
此外,UC總經理陳超也談到了內容分發(fā)的三個階段。他認為第一階段扶持內容創(chuàng)作者,豐富平臺的內容生態(tài);第二階段是加大對未來戰(zhàn)略方向和優(yōu)質內容的扶持;并且基于此完成商業(yè)變現和內容生產的標準化。
陳超還透露,目前UC數據來講,用戶數據符合二八定律,即中上層用戶占比20%,但這部分群體同時也是未來內容變現的核心人群。
而UC今日上線的“名家”專欄,一定程度上也是希望先期服務于這部分占比20%的用戶。陳超表示,目前現階段的任務是通過用戶獲取,打通名家和用戶的聯(lián)系橋梁。然后如何通過阿里營銷方式幫助實現變現。再次幫助用戶和名家之間進一步溝通和關系維護。
至于在具體入駐名家的選擇標準上,第一波簽約的18位專欄作者,主要看中的是價值觀和影響力,雖然目前以評論員群體為主,但接下來的選擇上,會在各個領域找到富有影響力的作者。
內容付費和內容社區(qū)
今年以來,內容付費成為最受關注的話題,陳超也就此談到了這方面的思考。他總結稱,內容付費可以按照內容形式分為短內容和長內容,并且在整體內容層次上,集中于頭部內容和頭部作者。
陳超表示,UC內部分析后認為,現在短內容的付費模式主要是贊賞,這背后更多是基于對內容創(chuàng)作者本身的認可,而非內容本身。
“目前UC還以短內容為主,現階段不會做付費方面的嘗試。”
不過,在短內容分發(fā)到一定階段,是否會圍繞長內容進行付費方面的嘗試,陳超并未表態(tài),但他認為在阿里巴巴大數據和營銷變現的生態(tài)中,問題并不大,只是探索出最合適的模式而已。
最后,針對目前內容分發(fā)出現的“社交化”、“社區(qū)化”傾向,陳超告訴新浪科技,未來肯定不會單純甘于做工具平臺,會逐步建立起社區(qū)。具體做法方面,他透露道:最主要的還是通過興趣,能讓用戶和創(chuàng)作者交流起來。
他同時也不擔心工具起家的UC缺乏帳號體系,他認為從工具到社區(qū),只要給用戶提供足夠的價值,帳號就不會是一個瓶頸。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