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17 00:59:52
馬年伊始,外管局擬著手推跨境擔保新政。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朱丹丹 發(fā)自北京
每經記者 朱丹丹 發(fā)自北京
馬年伊始,外管局擬著手推跨境擔保新政。
近日,外管局發(fā)布的《跨境擔保外匯管理規(guī)定 (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針對跨境擔保主要作了三大調整:以登記為主要管理手段,取消了所有事前審批;合理界定跨境擔保的外匯管理范圍和監(jiān)管責任邊界;大幅度縮小跨境擔保的數量控制范圍。
“這是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的一個進程。”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據了解,這次改革的要點在于內保外貸和外保內貸兩個方面,而最大的變化在于內保外貸,如大幅度縮小內保外貸的數量控制范圍等。
外管局指出,此次改革仍然適度體現了當前“放流出、限流入”的管理思路。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副主任呂隨啟指出,此舉一方面使得(跨境)貿易更加順利,為資本項目開放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也說明外管局跨境風險管理水平有了提高。
取消所有事前審批/
在資本項目領域,外匯局常用的管理手段主要包括事前逐筆審批或核準、指標核定、比例自律、逐筆登記或數據報備等。
但是,近日外管局發(fā)布的《征求意見稿》顯示,取消所有審批、核準事項,代之以比例自律和登記管理。
具體來講,本次的跨境擔保改革方案,全部取消了第一、二類管理方式;對于可能引起政策爭議的部分領域,如企業(yè)的融資性和非融資性對外擔保,在取消逐筆審批、履約核準和各項資格條件的同時,仍然按現行統計范圍保留了簽約環(huán)節(jié)逐筆登記,以方便外匯局及時監(jiān)測對外擔保個體信息;在外保內貸領域,在符合相關限制性條件的情況下,允許中、外資企業(yè)無限制簽約,并允許在凈資產的1倍內辦理擔保履約,統一并大幅度改善境內企業(yè)的外保內貸政策。
“(目前)已經明確的相關擔保管理政策,審批、核準手續(xù)較多,相對于市場需求來說管理方式較為滯后,管理成本較高。因此,擬在推動簡政放權和資本項目開放的大背景下,大幅度放松跨境擔保外匯管理,顯著提高資本項目的總體可兌換水平。通過以上調整,可實現跨境擔保外匯管理領域的基本可兌換。”外管局指出。
呂隨啟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外管局上述舉措,一方面,因為中國的外匯儲備越來越多,已達到3.8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不再是稀缺資源,外匯管理風險可控,(于是)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形成人民幣機制改革的市場化發(fā)展;另一方面,還有個資本市場管理領域 “簡政放權”的背景。
趙慶明則指出,這是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中的一小部分。
“內保外貸”變化大/
除取消所有事前審批之外,這次外管局還大幅度縮小跨境擔保的數量控制范圍。比如,按照擔保人類型,將數量控制的重點放在金融機構,而非企業(yè)。
外管局指出,數量控制(規(guī)模管理)作為傳統的管理方式,對防范風險具有積極意義,但行政管理色彩較濃,管理成本較高,且未能完全滿足市場需求。因此,作為一般原則,擬僅將“擔保履約后新增居民對非居民負債或債權的部分跨境融資性擔保”納入數量控制或登記范圍。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改革最大的要點在于內保外貸和外保內貸兩個方面,而最大的變化在于內保外貸。
所謂的內保外貸是指擔保人注冊地在境內、債務人和受益人注冊地均在境外的跨境擔保;外保內貸是指擔保人注冊地在境外、債務人和受益人注冊地均在境內的跨境擔保。
《征求意見稿》顯示,擬將大幅度縮小內保外貸的數量控制范圍(比如僅保留金融機構融資性內保外貸的規(guī)??刂疲?、取消大部分資格條件限制、取消擔保履約核準、以登記為主要管理方式等方面。但外保內貸則將采取適度的業(yè)務資格限制,即要求債權人須是境內金融機構,債務人須是非金融機構,被擔保的債務只能是本外幣普通貸款或信用額度等方面。
“內保外貸相對來說,更容易失控、風險更大,市場化的程度也是最低的,所以過去管理較嚴。而現在縮小數量控制、取消大部分資格條件限制,是提高外匯管理市場化水平的一個實施手段。
同時,此舉一方面使貿易更加順利,進出口商有了更靈活的選擇,為資本項目開放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也說明外管局外匯管理的理念和方式有了實質性的轉變,跨境擔保的風險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呂隨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外管局指出,此次改革仍然適度體現了當前“放流出、限流入”的管理思路。根據目前我國外匯收支總體上仍面臨流入的壓力,對不同類型跨境擔保采取有所區(qū)別的制度安排:對于內保外貸(擔保履約后形成對外債權),在總結近年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大膽取消了繁雜的管理手續(xù);但對于可能引發(fā)資金流入的外保內貸 (擔保履約后形成外債),堅持進行適度的規(guī)范和限制,如此類業(yè)務僅限于符合規(guī)定條件的融資性擔保領域。
趙慶明指出,通過對內保外貸的調整,有利于中國企業(yè)走出去,滿足企業(yè)的融資需求,也有利于發(fā)揮對世界經濟發(fā)展的支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